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们学到的很多……”——记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中美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

发布时间:2010-07-08  点击数: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世博会法国馆的施工进度控制’。”6月17日,我校土木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陈峰在宣读他的论文。这篇论文洋洋洒洒写了94页,围绕世博会法国馆讨论了BIM(建筑信息化建模)3D(三维模型)建模、工程量计算、进度编排及优化、4D施工仿真等问题。今年寒假开始,同济大学土木学院建筑工程系李洋洋等15名06级应届毕业生与美国奥本大学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学院16位学生选择世博会法国馆联合进行毕业设计。“我们从中学到很多……”负责中美学生间总协调的李洋洋同学告诉记者。国际化:毕业设计创新的可行之路随着本科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设计工作如何开创新局面,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动手能力强的卓越工程师?“应以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为抓手”,建筑工程系主任童乐为教授告诉记者。

6年多来,土木学院建筑工程系不断加强毕业设计质量保证体系与创新机制的建设,其成果获得了2008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我们不能自娱自乐,社会肯定、市场欢迎程度如何是个重要标准。”童乐为坦言,“系里教师多承担科研项目,总希望本科生毕业设计也做论文,但本科生必须更强调工程实践,系里老师指导、校外工程师指导在校外企业进行、中外联合毕业设计都可成为毕业设计形式;内容除建筑结构设计外,还可拓展到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甚至当今国际最新的BIM技术。”

正寻觅间,2009年秋天一开学,美国奥本大学找上门来,想与建工系开展联合毕业设计。此时,正值土木工程学院在着手制定、落实和执行“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顾祥林副院长非常支持建筑工程系与奥本大学合作联手进行毕业设计。“请国外专家来校做讲座、同济教师出国参加国际会议,这样的国际化现在容易做到,但是,想让人家的学生找上门来,和你一起用几个月的时间合作、讨论,完成毕业设计,这就真的不容易了。”童乐为说。

“联合设计,学生是主角”

对口联系奥本大学的教师是建筑工程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张伟平、顾浩声、刘匀,中美学生间联络总负责是该系学生李洋洋。

“2009年10月,建筑工程系和奥本确定了联合毕业设计的事宜,并召开指导教师第一次工作会议,进行了设计题目的拟定和参加学生的初步筛选。”在《联合毕业设计大事记》中,记者看到,简单而朴实的言辞中,动手早、组织严密、选题重大、用于设计的工程软件新锐是记者感受强烈的词汇。

“第一阶段,中美师生各在一方,确定课题,每周一次电话会议;第二阶段美国学生过来,开展了中美设计规范比较讲座、篮球赛、BIM软件系统开发公司欧特克公司研究中心参观、依托上海世博法国馆工程现场观摩、绿色施工工地参观、英语课程、小组答辩等系列活动,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张伟平介绍,按照进度安排,2010年1月-5月20日,同济大学与奥本大学的学生拿到毕业设计任务书后,通过电邮、超清晰网络电话(Skype)等方式联系对方,进行讨论交流并完成毕业设计。2010年5月21日始,奥本大学学生来上海与同济大学的同组学生进行为期三个星期的集中合作、面对面交流讨论。2010年6月7至8日进行毕业设计答辩。

据了解,中美学生按照联合毕业设计内容分成4个毕业设计小组和3个毕业论文小组。毕业设计小组由2-4名中方学生和3-4名美方学生组成,围绕着法国馆开展造价、进度、能耗及施工方案编织等进行毕业设计。“第一次接触BIM软件,它的广泛应用对建筑业界的科技进步确实会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不过不像美国学生,我们是第一次接触这个软件,所以一个寒假都泡进去了。”李洋洋说,“每周一次的电话会议、网络电话、MSN会议,主角都是我们。要做的很多,要学的更多。”“美国同学邀请我去她家过圣诞”

“由于本次设计为中美联合毕业设计,主要偏重工程管理方面。而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大多偏重结构计算。通过这次毕业设计的摸索,我掌握了很多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管理类软件知识。”“BIM具有AutoCAD所欠缺的直观性,工程师可以在建筑模型中游览,发现并解决问题;还可以在电脑中发现进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设计与施工可能的冲突……”“当我着手进行工程量清单编制时,如柱的长度应从哪算到哪?梁又该怎么算?钢筋工程量?脑海中空空如也。一次次网上寻找,一次次求询老工程师和教授……因为事关工程投资,不敢半点马虎,两个月的求询、反复计算、仔细核对,我的耐心、责任心都得到了全面的锻炼。”“这一次毕业设计就不同了,什么信息也没有,工程要自己分解,工程量要自己算,要自己套定额得到工日信息,一切的一切都要自己动手计算。正是这样的毕业设计,使我的综合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第一次用BIM真刀真枪地实现法国馆的从图纸到竣工,中美同学们做到了,“我们的学生第一次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软件,任务完成得如此漂亮,我为他们骄傲。”童乐为乐呵呵地说道。

不仅如此,期间双方学生还一起接受美国老师的讲课,“他们问题特别多,课堂上,不是讲授而是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讨论。”已经被斯坦福大学录取并继续钻研BIM的王月欣同学回忆起联合设计时光,依然很享受的样子,“闲暇里,我们一起去逛街,一起去食堂;美国同学对我们宿舍管理如此之严很惊奇;邀请我去她家过圣诞节。”

“美国学生遇到问题,想法设法地去找答案”、“我们的设计比他们的精确得多”、“他们不少人都有自己的公司,在美国创业不难”、“国外考注册工程师很简单,设计者对自己的承担的工作终身负责”,陈峰、朱倚天、曹文慧、张梦诗、高洁、张康照、袁万、周颖彬……同学们七嘴八舌,纷纷发言。

用“一石激起千层浪”描述这次联合毕业设计很恰当。“我们英语交流到了专业课程领域就吃力了”、“BIM,系里老师也不太了解”、“我们也可以去美国大学搞毕业设计”、“可以做大一点的课题”……“同学们提出这些颇有见地的问题,说明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很大。我们一定要好好总结和探索,争取明年的中美联合毕业设计做得更好。”童乐为表示。

注:本文摘至《同济大学校报》。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