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下,2014年建筑工程系在师资队伍、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试验室建设、国际交流、产学研合作、学生工作等各项事业的建设中又有了新的进步与发展。现将2014年度建筑工程系的重要工作和业绩归纳、总结如下:
1. 招收研究生共204名,其中:硕士生153名,博士生44名,海外留学生7名。
2. 经全球公开招聘及面试考核,方成博士、强旭红博士作为青年新教师被录用,并正式入职。
3. 罗烈晋升为教学型教授,郭小农晋升教学型副教授,陆烨晋升为教学科研型副教授。目前我系专业教师100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41人,讲师27人)。
4. 共有22名教师申报进入土木工程学院教职试点岗位,其中陈建兵、陈隽、李元齐、童乐为、吴明儿、肖建庄、谢强、薛伟辰、张伟平、赵宪忠为教授岗位,陈素文、陈涛、高向玲、李素贞、李翔、林峰、刘威、任晓丹、宋晓滨、吴宇清、席永慧、周锋为副教授岗位。
5. 陈以一获“上海市领军人才”称号;陈建兵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潘钻峰入选“香江学者计划”;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肖绪文院士受聘为我系顾问教授,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周建龙总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娄宇总工、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美华副总工分别受聘为我系兼职教授。
6.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同济大学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4项、鼓励奖1项。其中:李国强、沈祖炎等完成的“20年磨一剑—与国际等效的中国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制度的创立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沈祖炎、陈以一等完成的“全方位监控、多阶段跟踪、持续性改进、本研全覆盖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赵宪忠、顾祥林等完成的 “面向未来的土木工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周建民等完成的“工科成人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7. 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上海市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其中,徐伟负责的“国家共享资源课程《土木工程施工》”、何敏娟负责的“国家资源共享课程《钢结构》(网络教学)”和周建民负责的“国家共享资源课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网络教学)”获得国家级教学改革项目;李国强负责的“卓越专业人才的科教协同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苏小卒负责的“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英文)”、陈隽负责的“上海高校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建设《结构动力学》”、孙飞飞负责的“结构力学I全英语示范课程”获得上海市教学改革项目;童乐为负责的“研究生精品课程《高等钢结构理论》”、高向玲负责的“砌体结构精品课件建设”、胡翔负责的“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实验”、徐蓉负责的“成人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考试成绩认同体系的建立”获得同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8. “钢与轻型结构”研究室团队获上海市“教育先锋号”的称号,赵宪忠获“上海市育才奖”,周建民获“上海市百名成人教育优秀教师”称号,肖建庄获“同济大学优秀博士生指导教师”称号,俞国凤获“同济大学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李素贞获“同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优胜奖”。
9. 纵横向科研经费达到5493万元,其中纵向和横向经费分别占35%和65%。发表SCI收录杂志论文68篇,发表EI收录杂志论文136篇。
10. 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3项,其中,陈隽、邓长根、郭小农、李元齐、沈祖炎、宋晓滨、童乐为、吴明儿、赵鸣获得面上项目,杨彬、方成、姜键、王彦博获得青年基金项目。
11. 薛伟辰、潘钻峰等完成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李国强、楼国彪等完成的“大跨度钢结构防火防腐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李杰、刘威等完成的“大型地下管网抗震设计关键技术”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张其林等完成的“索膜结构成套检测技术”和“超高层建筑施工期可靠性控制创新技术及应用”项目分别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薛伟辰等完成的“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研发与示范”项目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二等奖;李元齐、沈祖炎等完成的“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成套关键技术研发”项目获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李素贞等完成的“高性能长寿命光纤传感技术及其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和系统创新”项目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李国强、孙飞飞等完成的“钢结构腹板波折轻量化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罗永峰、郭小农等完成的“超高层及大跨空间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2. 建筑结构试验室完成63项教师试验研究项目,完成400吨大型多功能加载框架及其伺服加载系统的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行。
13. 主办“2014 Workshop on Life-cycle Design of Modern Concrete Structures based on Time-dependent Reliability Analysis”、“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tructures in Fire”、“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Frontiers and Tr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大型建筑钢与组合结构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6次。
14. 举行“文远讲坛”等各类讲座18次,邀请了美国、德国、荷兰、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丹麦、比利时、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世界知名大学的学者以及国内大型设计院、施工单位的总工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教师、学生境外访问学术交流90余人次。
15. 召开第12届建筑工程系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专题讨论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16. 因在学科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沈祖炎、李国强分别获得土木工程学院“教学教育类”院长奖,薛伟辰获得“学科建设类”院长奖,宋晓滨获得“管理类二等”院长奖。
17. 经对15个研究室绩效考核评比,“钢与轻型结构研究室”排名第一,获系设置的“卓宝”学科建设系主任奖(卓越团队奖);“多高层钢结构及钢结构抗火研究室”和“现代混凝土结构生命线工程研究所”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三,获 “卓宝”学科建设系主任奖(优秀团队奖);“结构分析与监控研究室”获“卓宝”学科建设系主任奖(进步团队奖)。
18. 因在学科建设上做出突出贡献,陈以一、顾祥林、李杰、赵宪忠分别获得系设置的“卓宝”学科建设系主任奖(卓越个人奖);李杰(小)、罗烈、吴水根、俞国凤、周建民分别获得 “卓宝”学科建设系主任奖(优秀个人奖)。
19. 经各教学管理室推选,郭小农、罗晓群、张其林(钢结构教学)、高向玲、屈文俊、苏小卒(混凝土结构教学)、徐伟(施工教学)、孙飞飞(结构力学教学)、陆烨(工程制图教学)、朱军(网络教学)分别获得系设置的“坚朗”奖教金(专业类)。经行政管理人员考评,陈佳佳、顾敏、刘佳、罗佳明、王洁琼分别获 “坚朗”奖教金(管理类)。
20. 继浙江精工、安徽富煌、上海怡昌、浙江巨匠、浙江舜元、江苏神东、河北巨力、云南建工基础、上海天华、浙江江鑫、江苏南建院士工作站、上海钢之杰之院士工作站、浙江杭萧院士工作站后,又与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系企产学研合作新伙伴。
21. 新增系设置的“坚朗”和“卓宝”奖教金、奖学金,共有24名教师个人获得系设置的奖教金;共有267名研究生获得包括国家奖学金、校设及系设奖学金和助学金的奖励与资助,总计金额107.2万元,其中156名研究生获系设置的奖学金、助学金(合计22万元)。
22. 新增申请入党积极分子15人,发展预备党员24人,转正33人。举行第13届“精工”杯研究生足球赛、第9届“富煌”杯研究生篮球赛、第3届研究生趣味结构赛。
尽管2014年度建筑工程系取得了优秀的业绩,但是,与土木工程学院兄弟系所、国内同行相比,我们的学科建设在人均绩效、青年教师拔尖人才、不同研究团队以及系外团队的教师学科交叉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我们需居安思危,主动出击,团结协作,进一步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力,争取在2015年取得新的进步和成就。
建筑工程系
2015. 1.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