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我系举办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16周年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3-05-24  点击数:

为庆祝同济大学建校116周年,建筑工程系于2023年5月23日在土木大楼举办校庆学术报告会。此次报告会以“学科交叉融合与青年教师成长”为主题,邀请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郭玲教授、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张峥教授级高工、同济大学设计与创意学院苏运升教授、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方成研究员、张自立教授、强旭红研究员为论坛作主题报告。特邀点评嘉宾同济大学李杰院士出席会议,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建筑工程系总支书记陈隽教授致开幕辞,报告会由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主任任晓丹教授、副系主任李征教授主持。

陈隽教授指出,今天的报告会是落实主题教育“以学增智、以学促干”要求的一项具体工作,并结合报告会主题分享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在座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指出了工作与学习的方向与动力,激励大家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

郭玲教授作题为《Deep Learning Methods fo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的报告。不确定量化(UQ)旨在量化数学建模中的不确定性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在概率框架下大部分UQ问题可归结为随机偏微分方程的求解问题。报告介绍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NN-aPC方法,然后提出了基于标准化流模型开发的随机场生成模型-Normalizing Field Flow,实现了随机偏微分方程正问题和反问题的高效求解。最后简要总结了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的不确定量化相关研究进展。

张峥教高作题为《数字技术赋能结构设计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讲述了数字化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诸如复杂结构的精确描述的应用,并从自身行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何应用数字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讲述了结构建模、计算分析、工程绘图中数字化的结合,最后提出结构设计中的“智”在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前景和应用。

方成研究员作题为《强震区新兴结构全生命周期隐含碳排放追踪》的报告,以地震强度参数与建筑隐含碳、建筑隐含碳的年平均超越频率、给定时间范围内隐含碳的超越概率三个维度的方法与数据,得出给定时间范围内的预期隐含碳排放方法与结论,以此给出未来对于单体建筑以至城市规划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苏运升教授作题为《美国加州可持续住宅竞赛本科生跨专业团队作品讲解》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竞赛背景,以预制装配式结构为前提,阐述了建筑行业中的“摩尔定律”——更低的建筑成本、碳排放,更多的使用面积、空间。并基于此以膜结构进行展开讲解并以未来下一代如“滴滴打房”的形态介绍了目前正在攻克的技术难题,助力建筑行业迭代更新。

张自立教授作题为《海上风电工程中的若干动力学问题》的报告,提出降低海上风电成本的路径之一即使用低阻尼、柔性结构的浮式风机,介绍了其平台刚体运动和风机结构振动耦合、水动耦合、锚链动力学等存在的挑战问题,并指出陀螺效应在减少水体动力干扰上效果显著的现象以及相关的研究工作。

强旭红研究员作题为《结构力学性能提升与主动维护》的报告,介绍了钢结构疲劳裂纹在实际工程中的影响以及国内外修复疲劳裂纹的方法,指出CFRP粘贴裂纹对构件性能折损一定程度的缓解,随后介绍了国产Fe-SMA板、预应力加CFRP相结合等方法来更有效地对有裂纹钢结构进行局部与整体修复,相关研究得到了试验以及苏通大桥等实际工程的验证。

报告会最后,李杰院士总结发言,指出当前结构工程学科正面临新的机遇期,青年研究人员和研究生要认准方向并下定决心,深入挖掘并着力解决根本性问题,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搭建属于自己的“体系框架”,并对今后跨院跨系开展学科交叉交流表示殷切希望。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

您是本站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