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5日,国际材料与结构研究实验联合会(RILEM)新投票设立的技术委员会(TC)—MTZ: Influence of Recycled Aggregates on Multi-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s in Recycled Concrete “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过渡区的影响”在越南河内顺利召开启动会议。本次会议由该技术委员会主席同济大学/广西大学肖建庄教授主持,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全球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共同开启了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研究的新篇章。

在开幕致辞中,肖建庄教授阐述了研究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的重要意义:混凝土作为全球用量仅次于水的第二大消费品,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结构和土木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转型的背景下,再生混凝土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有重要意义。界面过渡区呈现出多尺度、各向异性、非均匀、强非线性等基本特征,是再生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对其强度、耐久性、热工性能及防火性能等方面均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宏观性能的核心因素;此外,界面问题不仅是水泥基材料的基础性问题,也是碱激发、沥青等不同类型混凝土的共性关键难题。因此,研究界面过渡区的性能演变对实现再生混凝土性能定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肖建庄教授介绍了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的研究现状与问题:近年来,混凝土的界面性能受到土木材料领域专业学者的广泛关注,混凝土界面的多尺度试验分析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然而,“再生混凝土界面特性如何精准调控”、“不同尺度多重界面性能与再生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定量关系是什么”等问题仍是未解之谜。

肖建庄教授致辞
随后,来自全球的专家依次进行了自我介绍,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对该技术委员会的期望。紧接着,每位参会专家针对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的研究发表了观点,并展开了深入讨论。经讨论,该技术委员会MTZ将聚焦再生混凝土界面的孕育与劣化机理、界面性能多尺度分析、界面性能试验与数值模拟、界面性能提升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在此基础上,会议进一步就研究计划进行交流,成立了5个任务组,初步明确了各组负责人和后续工作安排,并确定了未来的合作与交流机制。


参会者线上与线下交流
该技术委员会的启动,标志着再生混凝土多重界面研究进入国际协同的新阶段,将有助于推动再生混凝土理论与技术创新,为全球混凝土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