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来源:土木学院教师信息管理系统。
建筑工程系近年所获省、市、部委级以上科技成果奖的统计表
年份 |
序号 |
成果名称 |
研究人员 |
获奖情况 |
2019年 |
1 |
复杂建筑结构精细分析与整体抗灾性能调控关键技术 |
李杰 (1); 赵昕 (3); 任晓丹 (5); 陈建兵 (7); 高向玲 (13)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
废弃混凝土全再生利用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肖建庄 (1); 杨彬 (5)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3 |
预应力钢结构非接触性态评价及性能提升关键技术 |
潘钻峰 (3); 朱亚智 (20) |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成果特等奖 |
|
4 |
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综合检测评定技术与推广机制研究 |
周建民 (4)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
|
5 |
重要建筑运营风险管控与安全保障技术及应用 |
李国强 (2); 蒋首超 (8)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6 |
ETFE膜结构技术研发与工程应用 |
吴明儿 (1)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7 |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 |
熊学玉 (1)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18年 |
1 |
建筑固体废物资源化共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肖建庄 (1)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 |
钢管结构设计和建造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陈以一 (1); 王伟 (2); 邓洪洲 (5); 童乐为 (6); 赵宪忠 (10); 周锋 (13) |
中国钢结构协会科技成果特等奖 |
|
3 |
集约型超大规模高性能轿车子午线轮胎生产系统及工程关键技术 |
熊学玉 (3) |
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4 |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 |
李国强 (6)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
|
5 |
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电网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 |
谢强 (2) |
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17年 |
1 |
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 |
李国强 (1); 孙飞飞 (4)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2 |
核电站关键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分析与灾害控制 |
顾祥林 (1); 林峰 (2); 张伟平 (8); 宋晓滨 (9); 陈涛 (15)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
3 |
新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熊学玉 (1); 苏小卒 (8); 周建民 (9)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
4 |
铝合金结构创新技术与工程应用 |
张其林 (2); 罗晓群 (8); 吴明儿 (9)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5 |
土木工程结构区域分布光纤传感与健康监测关键技术 |
李素贞 (4)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
6 |
高层和超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 |
刘匀 (6) |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7 |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赵勇 (5); 薛伟辰 (8)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
|
2016年 |
1 |
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设计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 |
李杰 (1); 陈建兵 (2); 陈隽 (3)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2 |
高层住宅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关键技术及应用 |
薛伟辰 (1)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
3 |
大跨度张弦结构成套技术研究和创新工程实践 |
张其林 (2); 罗晓群 (4); 杨彬 (7) |
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
|
4 |
建筑垃圾资源化技术创新与规模化应用 |
肖建庄 (1) |
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 |
|
5 |
村镇建筑节能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
张其林 (3); 杨彬 (8)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一等奖 |
|
6 |
《结构动态复合反演理论》 |
陈隽 (1); 李杰 (2) |
上海市自然科学三等奖 |
|
7 |
巨型环状特殊结构建造成套技术 |
罗永峰 (4)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15年 |
1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
陈以一 (2); 童乐为 (5)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 |
历史建筑保护与适应性再生技术体系及应用研究 |
顾祥林 (1); 屈文俊 (2)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3 |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
赵勇 (6)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
|
4 |
古民居建筑异地重建再生关键建造技术 |
宋晓滨 (2); 张伟平 (5)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5 |
建筑结构节能环保工业化建造技术及相关装备研究应用 |
徐伟 (2); 吕凤悟 (6)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14年 |
1 |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
薛伟辰 (2); 潘钻峰 (11)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
大跨度钢结构防火防腐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李国强 (1); 楼国彪 (4)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
3 |
高性能长寿命光纤传感技术及其结构健康监测理论和系统创新 |
李素贞 (5) |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
4 |
新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研发与示范 |
薛伟辰 (1); 胡翔 (9)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 |
|
5 |
500MPa级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
赵勇 (1)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 |
钢结构腹板波折轻量化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李国强 (1) |
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7 |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航站楼钢结构设计与施工控制关键技术 |
罗永峰 (4)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2013年 |
1 |
大型地下管网抗震设计关键技术 |
李杰 (1); 刘威 (2); 陈隽 (5)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2 |
城市市政工程综合管廊关键技术与应用 |
薛伟辰 (1)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3 |
大型复杂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体系及关键技术 |
熊学玉 (1); 周建民 (7)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4 |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创新与工程应用 |
薛伟辰 (1); 潘钻峰 (8) |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
5 |
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建造关键技术创新与实践 |
熊学玉 (1)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 |
冷弯薄壁型钢住宅成套关键技术研发 |
李元齐 (2); 沈祖炎 (7)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三等奖 |
|
7 |
索膜结构成套检测技术 |
张其林 (1) |
上海市技术发明三等奖 |
|
8 |
超高建筑施工期可靠性控制创新技术及应用 |
张其林 (2)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12年 |
1 |
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建造技术创新与应用 |
陈以一 (4)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 |
标准化钢结构房屋体系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李国强 (6) |
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
3 |
绿色可持续现代木结构体系和工程应用 |
何敏娟 (1)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4 |
基于预应力及上下部结构共同作用的大跨度异形拱桁架结构关键技术 |
熊学玉 (1) |
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11年 |
1 |
城市地下管网抗震可靠度分析和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
李杰 (1); 刘威 (2); 陈隽 (6) |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 |
现代混凝土结构抗灾关键技术与示范应用 |
李杰 (1); 薛伟辰 (2); 肖建庄 (4); 赵鸣 (6); 吴杰 (7); 高向玲 (9); 任晓丹 (10)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3 |
世博轴及地下综合体建设关键技术 |
张其林 (7)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4 |
大型港务工程中的新型自立式复合地墙关键技术 |
徐伟 (2)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10年 |
1 |
再生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与地震灾后重建示范应用 |
肖建庄 (1); 李杰 (2); 张盛东 (3); 赵鸣 (5) |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 |
多高层建筑钢结构抗震安全保障成套技术 |
李国强 (1); 沈祖炎 (2); 陈以一 (3); 孙飞飞 (4); 陈素文 (5); 赵宪忠 (6); 谢强 (7); 刘玉姝 (8)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
3 |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及构造详图 |
周建民 (1); 赵勇 (3) |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省部级一等奖 |
|
4 |
复合保温围护墙板工业化成套技术研究与应用 |
薛伟辰 (1)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9年 |
1 |
高性能混凝土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 |
赵 鸣等 |
教育部二等奖 |
2 |
国家体育场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陈以一、童乐为、赵宪忠等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
3 |
建筑结构全寿命维护中的检测评定技术与理论 |
顾祥林(1)、张伟平(2)、李 翔(6)、林 峰(9)、宋晓滨(10)、黄庆华(11)、陈 涛(12)、印小晶(13)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
4 |
钢结构防火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 |
蒋首超、楼国彪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5 |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的研制与工程应用 |
李国强(1)、陈以一(4)、刘玉姝(5) 、童乐为(6) 、陆 烨(7)等 |
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2008年 |
1 |
现代多高层钢结构设计的若干基础理论 |
李国强(1)、沈祖炎(2)、刘玉姝(4)、孙飞飞(5) 等 |
教育部一等奖 |
2 |
特大型深水软弱基地群桩基础施工成套技术研究 |
徐 伟(6)等 |
陕西省一等奖 |
|
3 |
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的研制与工程应用 |
李国强(1)、顾乐乐(10)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4 |
体育场馆曲面空间运行超大型开闭式屋盖综合 |
陈以一(1) 、赵宪忠(10)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5 |
铝合金结构设计规范的研制 |
张其林(1) 、屈文俊(7)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 |
高压输电线路防灾安全保障关键技术 |
李杰(1)、谢 强(4)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7年 |
1 |
预应力索杆结构理论分析和应用技术 |
钱若军(2)等 |
教育部一等奖 |
2 |
轻型钢框架体系低多层住宅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陈以一(1)、 童乐为(2)等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
3 |
废弃混凝土再生及高效利用关键技术 |
肖建庄(1) 、张盛东(8)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4 |
膜结构性能检测的成套技术 |
张其林(1) 、吴明儿(5)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5 |
国产耐火钢应用技术 |
李国强(1) 、蒋首超(6) 、楼国彪(7)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 |
超高建筑的整体自升钢平台脚手模板体系成套 |
徐 伟(3)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
|
2006年 |
1 |
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与应用研究 |
李国强(9) 等 |
国家科委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2 |
既有建筑结构检测评定理论与工程应用技术 |
顾祥林(1)、张伟平(2)、李 翔(8)等 |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
|
3 |
大型复杂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可靠性与优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
李 杰、刘 威等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
|
4 |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
徐 伟等 |
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
5 |
高压输电塔抗风关键技术研究 |
李 杰(1)、谢 强(2)、张 勇(3)、刘 威(6)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6 |
《既有建筑物结构检测与评定标准》的编制与 |
顾祥林(1)、张伟平(2)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7 |
轻型钢结构计算理论和设计软件 |
张其林(1)、罗晓群(3)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8 |
建筑结构用索应用技术规程 |
张其林(1)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9 |
超大型钢结构安装控制技术研究 |
张其林(3)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10 |
上海旗忠国际网球中心大悬挑平面旋转开闭屋盖结构与装备一体化技术(5) |
陈以一(5)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5年 |
1 |
新型墙体材料用于钢结构建筑的关键理论与技术 |
李国强(1)、陆 烨(2)、刘玉姝(5)等 |
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 |
3D3S空间结构集成系统 |
张其林(1)、罗晓群(2)、刘沈如(10)等 |
教育部二等奖 |
|
3 |
地震工程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应用 |
李 杰(1)、李国强(2)、陈建兵(3)、 |
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
|
4 |
钢结构(钢混结构)高层住宅的成套技术研究 |
李国强(1)等 |
华夏建设科学技术一等奖 |
|
5 |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
沈祖炎(2)等 |
华夏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 |
|
6 |
沈阳市城市生命线系统抗震能力分析与系统改造研究(2-2) |
李 杰(9-1)、刘 威(9-2)等 |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7 |
建筑物外墙损伤的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2-2) |
赵 鸣(3)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8 |
超大型卵形预应力污泥消化池结构优化与分析(3-2) |
李 杰(3)、陈建兵(6)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9 |
空间格构结构设计规程(4-2) |
钱若军(1)、高振锋(5)、丁洁民(7)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10 |
空间结构CAD集成系统--3D3S索膜、管桁、网格结构辅助设计软件 |
张其林(1)、罗晓群(2)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
11 |
H型钢T型接头单面焊缝力学性能研究及结构工程应用 |
沈祖炎(1)、陈以一(2)等 |
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